網購成問題服裝重災區!網購者寧愿上當也不去實體店?
電商崛起,實體店衰敗,是時代發展和趨勢所致;換言之,電商與實體熟勝熟敗,亦是由風口決定的。同樣是銷售渠道,筆者常常反思,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消費者在兩種渠道作出購買決定的?在電商平臺,消費者僅僅是看到幾張產品圖片,而在實體店,消費者除了看,還可以觸摸、嗅測、體驗,憑什么電商就超越實體店了呢?
是的,圖片!圖片才是電商的生命!所以,為了能夠把產品賣爆,沒有一個商家不在圖片上絞盡腦汁。然而,圖片越是做得美倫美煥,往往越脫離真實的產品或者根本就是兩個層次迥然不同的商品。正因如此,網購消費者收到寶貝后難免失望。相反,實體店永遠不會出現這種情況。
除了圖片過度粉飾與虛假之外,電商渠道的產品質量也飽受詬病,電商平臺老大阿里巴巴及其舵手馬云屢屢被推到風口浪尖。價格惡性競爭是電商的顯著特征,最終的結果必然是質量讓位于價格。對此,全國實體服裝店社群張國舉稱,一些品牌廠商,同一款產品,線下渠道與線下渠道的產品也有不一樣的現象,為了保證在線下渠道價格相對便宜的條件下還能保住利潤,有時可能會在工藝上進行“偷工減料”。也許,這是阿里巴巴和馬云所無法左右的。
在比價賽圖機制下,電商平臺的商品質量能好得了嗎?日前,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布的2015-2016年度流通領域服裝商品質量抽查檢驗情況通報顯示,在廣州、深圳、東莞、揭陽、茂名、梅州和汕頭7個地級市共抽取了67家經銷單位的240款服裝樣本,涉及生產企業131家。經檢驗判定為不合格的服裝商品共有94款,抽檢發現不合格率為39.17%。從網上商城抽檢的服裝不合格率達到60%,遠高于商場和個體戶的38.7%和32.9%。
一句話說到底,僅憑圖片很難判斷一個商品的品質,電商商家也因此獲得了可乘之機,拼命借圖片粉飾產品,拼命拉低價格,到頭來好笑的事情發生了——一些商品網上的標價竟然包郵還不過幾塊錢!加工制造不需要材料和用工成本嗎?賣空氣嗎?難道只賺快遞費?
反諷的是,面對屈高的質量問題,電商還能保持較高的增長并逼得大批實體店關門歇業,這究竟是怎么了?難道消費者真的在電商平臺上當也不去實體店消費?這顯然是不對稱和非理性的行為,相信,這樣的局面不會持續太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