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,服裝業。據報道,2014年上半年,33家中國服裝上市公司收入增速是-2.6%,利潤增速-3.6%。按行業一般的說法,中國服裝的庫存有4000個億。如果從現在開始,我們的每一家服裝生產企業全部停工,現有的服裝庫存還可以賣3年。這個行業已是巨大的產能過剩,競爭力強的國內服裝品牌在開拓國際化的路子,但現有的庫存壓力還是懸在每一家服裝企業頭上的“達摩克斯之劍”。
第二,房地產。截止到2014年12月,中國待售的房地產面積有6.1億平方米,其中住宅地產是4個億,另2個多億是商業地產。部分一、二線城市的住宅地產有價無市。曾經是中國經濟主要支柱的房地產業講的是高周轉、高現金流,但面對現狀,房地產商的巨大壓力不言而喻。
第三,高端餐飲。十八大后,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。高端餐飲行業受沖擊巨大,湘鄂情、美林閣、俏江南等餐飲品牌都遭遇到各種問題。高端白酒、高檔消費也出現銷量下滑的現象。一方面是反腐,而在反腐過程中互聯網群眾監督起到不小的作用。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習慣在變化,更多體驗性的需求成為消費的主導因素,這對傳統餐飲業的沖擊很大。
服裝業、房地產、高端餐飲的問題,可以歸結為3類:
高庫存,產品賣不出去;
應收賬款巨大,各種拖欠和墊款拖累正常經營;
各種因素造成的舊有客戶突然或慢慢消失。
實際上,現在每一家傳統企業都或多或少地被這3類典型問題困擾。
因篇幅的限制,我們不能窮舉每一個行業的問題,更多的痛苦在每一個行業從業者的腦海中縈繞。但在此我們倒是可以歸納出各類行業公司面對互聯網轉型要怎么做。
首先,服務型公司。應嘗試做O2O,實現線上、線下一體化。
其次,非流通型公司、生產制造型企業。如果舊有的生產經營模式存在效率低、成本高、中間環節多、浪費大等特點,需要通過轉型率先走出困境。這些企業要轉型為高精準、成本低、直達消費者、產品個性化的互聯網型企業。
最后,流通型公司,包括傳統電商。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媒體化的特性,大膽嘗試自營銷,用自商業的方法化解掉各種廣告成本。
但是,我們也得認清楚“互聯網+”帶來的還有傳統行業邊界的模糊。按照傳統工業時代的經濟產業秩序,各行業有明確的行業特點和做法,但“互聯網+”真正的創新動力又需要必不可少的跨界,每一家公司只立足于自己所在行業很難做出創新的東西。我在做咨詢和互聯網轉型培訓過程中經常有很多企業家前來詢問,例如“我是制藥行業的,我們這個行業怎么轉型?”“我是做餐飲的,我們這個行業怎么轉型?”這些問法本身就是在自我設限。我們要知道互聯網最大的魅力是打破各種傳統的邊界,好比原先的無人之地自然成為地區與地區、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地界,但有了飛機后,人可以從二維的地面飛到三維立體的空中,傳統的地界還要擴大到空界。企業做互聯網轉型可以橫向地跨越傳統商業界限,也可以縱向地跨越產業鏈上下游的界限,以做到最有效的整合。